kaiyunPX(para-xylene),是对二甲苯的简称,全球知名的《大英百科全书》并未收录PX一词,而在一些人眼中,PX与妖魔无异,从2007年开始,中国各地的许多PX项目在反对声浪中停摆。
无论是官方、学界还是民间,都在为PX正名而努力,然而,谣言之“毒”似乎已经侵入PX的每个毛细血管,公众闻之色变,项目一闹就停。
PX的化学属性究竟如何?是否致癌、致畸?在国外运转良好的PX工厂,为何难以在中国立足?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PX产业?带着这些疑问,光明网记者采访了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教授。
从事了几十年化学工程研究与技术创新开发工作的金涌教授,曾主导清华科研团队参与完成了PX工艺设备的国产化开发,在厦门、大连等地PX事件爆发之初,承担着代领科研队伍实地考察,乃至与政府、企业沟通的重要工作,对于这位年届八旬的化工专家来说,也许从未料到化工领域一个普普通通的化合物,竟会在中国演化成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气筒与导火索。让我们在他的经历与观点中,寻找中国PX产业发展困境的解药。
金涌,满族,北京市人。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乌拉尔工学院,获学士学位。研究了气固湍动流态化流型转变,提出了流型转变的机理模型和定量判据,已发明了湍动流化床新型复合内构件,改善了流化质量,解决了工程放大的难题,成功地用于指导六种工艺,三十余台大型工业流化床反应器地改造或设计。所研究的气固循环流化床、气固超短接触催化反应器,移动床重整反应器、大型节能干燥装置等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过程,在清洁化工工艺与工程、产品工程、亚微米与纳米粉体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获1987年国家发明二等奖,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其他省部级奖励十余项,获技术专利十余项,发表学述论文300余篇,专著2本。
光明网:近些年来,中国许多地方PX事件频发,原因之一是公众对PX的认识有一定误解。让我们回到最基本的问题上,PX毒性究竟如何?
相信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科普,大家对于PX本身已经有了一定认识。PX的毒性和汽油同等。人们每天开车、使用液化石油气,都不觉得不害怕,PX与它们的危险性无异,都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客观上讲,我们在一个房间里洒满汽油,关门呆两个小时,也会觉得头晕。
化工被人合成的物质有几百万种,PX在化学品中属于相当安全的,毒性跟汽油一样,况且现在汽油里正含有PX,通常标号低的汽油就是通过把它芳构化提高辛烷值,做成PX衍生物芳烃,所以说越好的汽油,需要保持一定的PX含量就越多。一般来讲,在质量较高的汽油中,PX及其衍生化合物含量会占到10%~20%。
光明网:此前,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在网上捍卫PX的低毒属性,让大家更加明确了PX属于“低毒化合物”,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PX属于现有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的“组3”,就有网友质疑,既然PX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致癌,为什么可以将它定性为低毒?
关于致癌性的问题,物质分为三大类,一是绝对致癌、二是怀疑致癌、三是没有发现任何证据的“致癌”。包括一般药物说明书上对药物的解释,同样是“尚未发现有副作用”,暂没有发现,并不代表将来的结果,要保证一个东西是绝对可靠,要求有较长时间的实践,这是科技界通用的严谨说法。
PX被提出前,实际上就是炼油厂的一个车间,油田里开采出黑乎乎的原油,要变成清洁、开车用的汽油,要有一系列炼制过程其中的一个车间就叫重整,把碳碳直链分子重整变成一个环,叫作芳构化。实际上每个大型炼厂都有芳构化车间,PX项目的芳构化较为彻底,将一般汽油里以混合物形式存在的PX做成纯的材料,使用产值更高。
在生产过程中,PX与石油是密不可分的。理想状态是把PX项目安放在可以形成产业链的大型炼厂附近,炼油提取出来后,就可以把PX(对二甲苯),做成PTA(精对苯二甲酸),再聚合做成PET(聚酯纤维),可能最后变成我们用的矿泉水瓶、涤纶衣料等。PX具有易燃性,在产业链中“即生产、即使用”是最合理的生产组织方式。
光明网:但老百姓不喜欢PX项目建在“家门口”,他们希望能将它建在更偏远的地方。
假如这个过程是一条生产线,PX生产出来立刻就使用,乃至变成最终产品,过程越短也就越安全。如果要单独建一个厂,把可燃物运到别处去做,储存、运输,都会蕴藏着更大风险。
从科学角度来说,经过系统科学研发所得出的项目环评都是绝对严格的,大型石化企业在全世界有60年以上的实践考验。过去老百姓讨厌炼厂,可能主要是老式废水处理系统不完备的原因,炼油厂通过曝气池对废水进行生化处理,用开放式生物方法处理废水是过去普遍的技术,过去在开停车等一些情况下可能开放性废水处理会有敏感气味。现在改成塔式封闭结构,把开放式改为密闭式就可以基本上消除异味。
光明网:最早对于PX有很多谣言,慢慢地学者专家站出来把这些科学问题解答清楚了,目前讨论更多的变成了生产过程可能造成多大污染、危害。
原本社会上PX,说PX怎么毒、怎么爆炸、怎么危险、怎么“秒杀”,现在大家开始认识到“PX并不可怕”,但把命题转向管理层面来反对PX,说国家的环保问题,质疑管理不严格,企业会偷排偷放,这其实是转换了概念。
拿新加坡举例,新加坡的国民支柱之一就是石化企业炼油厂,它的炼化设施集中在裕廊岛,在这个小岛上聚集着几千万吨炼厂,也包括PX厂,与市中心所在的新加坡主岛相隔不到两公里,这说明只要管理得好,就没有问题。化工企业虽有危险,但是可知的、可防控的。
光明网:新加坡PX项目距主岛距离很近,但人们会质疑,我们国内的PX项目管理技术和设施能达到国外的水平吗?
PX项目在技术上可以保证是最先进的。举例来说,东北某城市的PX工厂,就是花了100多万美金从法国买回了全套设备,整个管理系统、软件都是法国的。去了之后你就会发现,它其实比法国PX厂现有的设备还要先进。
其实中石化的技术开始时也都是引进的。在世界范围内,PX技术最早被美国环球UOP与法国IFP两家公司所垄断,我国PX项目核心生产工艺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进口,为了解决专利问题,“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力支持PX产业的工艺研发,我们(清华大学)参与部分试验,实现了生产装备的国产化。改造出来的设备,比最早的进口工艺更为先进。
在责任心的层面上,工人偷懒、违反操作规程可能造成的事故,都是管理上的问题。这些需要加强监督,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环保部门检查、政府控制、群众监督等多方面努力。
中国发展起来这么多年,汽车产量已是世界第一,大城市附近都有炼厂,基本不出什么问题,因为一般大型冶炼厂,都有成套严格管理制度,原因是大厂风险成本高,出现事故的损失太大,因而厂商都会去寻求最新的技术,最严格的的管理,以保障安全。
所以人们反对这种大化工厂的建设是没有道理的,反而应该去加强我们国家一些小化工厂的监管,这些小厂资金比较少,就是他们在为谋取利益偷排偷放,没有先进技术也不肯花钱治理,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坏了又换别处继续污染赚钱,这些才是应该抗议的、反对的。但是,PX这样的项目根本不适合小规模生产。
国外的教授、企业家到中国来谈论这个问题,都大惑不解,PX作为一种化学品,在国外从来没有被人质疑过,大家觉得不可思议。不过,中国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儿,国外也有国外的问题。这种社会问题一般十分复杂,不是都可以用理性来解释的。
光明网:从厦门到茂名,7年内,各地在以不同的形式将PX逐出家门,您对这些PX事件爆发的背景有哪些认识?
过去我做过工程开发,国产化的研究,厦门PX事件时,我受化工学会委托去当地参与调查。当时厦门政府很为难,因为建厂是台塑公司十年前就与政府签下了协议,论证审核都完成后,待到要建时资金筹措不开被搁置kaiyun,一搁就延了十年。这时另一批台湾人出资,将沿海地区改作房产开发,建了一堆海景房。等台塑公司回来再建化工厂,房地产商说“房子马上要卖了,不管PX安不安全对我总是不利的,不能建”。
随后,厦门市民反对PX项目,政府处于两难境地同意建厂,可能被说成政府不作为,不重视倾听民意,而拒绝建厂又可被说作政府无信用,朝令夕改。
通过多方协调,这个事件处理得很顺利,政府没违反协议,企业主动异地建厂,又满足了市民要求。这次撤项和PX产品无关,然而,没想到这件事却落下了话柄,好像反对者成功了,台湾人把PX工厂撵走了,而事实上,本质是这个工厂还没建,纯属对各方都无害的妥协。当时专家的主要思路是协调两家台商在厦门的矛盾,由于PX的毒性在国际上早有定论,大家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驳斥这种没有专业知识的谣言上。
谈到大连的问题,厦门PX事件被利用了,当时,舆论造了好多谣,说“秒杀”、“一出事儿大连死伤一半”。大连已经建成了却要求人家搬走,这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化工协会出面邀请了一批专家,组成了一个最权威的班子去考察,到那儿后发现设备是从法国全套引进的,最先进的。让它搬家、停产是没道理的,我们就在管理上给他们提了20条建议,帮助他们完善。没想到,此后还是不断在闹,还有人还提出科学家拿了多少钱。
通过这些事件说明,PX项目本身的技术、安全、环保措施都是经过多重验证的。如果科学和技术没问题,公众还是不信,可能是对其他一些社会问题不满的宣泄。公众认为政府不可信,这种社会行为是很可怕的,需要正确引导。
光明网:当时,有一位中科院院士带头反对厦门建设PX项目,还召集105名政协委员写了提案,他们都曾被称为有社会责任的学者、科学家。现在回顾那段历史,您作何评价?
作为始作俑者,这些人如果有良心,应该站出来辟谣,问问他们今天还敢不敢再说PX是剧毒、是“秒杀”。
中国很多地方政企不分,不少小城市最早就是依托炼厂这样的大企业建市的。很多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官气十足、关门干事,百姓不知道你在干什么,合理要求得不到回应,关系自然就紧张。
现在化工厂建设的条件是一定要取得当地老百姓的认同,做群众工作,茂名目前的态度就是根据国家需求还要继续建,但要慢慢跟老百姓沟通。
光明网: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以后再建大型化工项目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敞开门,跟老百姓交流。比如厦门的PX项目后来到漳州去,经过细致的工作,群众认识了,理解了,问题就解决了。
一个大企业必须亲民kaiyun,让老百姓了解你是干什么的,定期开会征集百姓的意见。企业为群众谋福利,要让群众了解你,有意见早提,才不会积累问题。企业可以建设与化工相关的工业旅游教育基地博物馆,开门办科普,请不同层次的人来参观。
还可以组织街道委员会,从外面请人监督你,定期向居民报告工作、征求意见、进行联谊活动,这就是走上了正轨。把大家对PX的质疑引导向防控、管理这些方面来,群众参与管理的热情转化为正能量,就走对了方向kaiyun。
光明网:有报道称,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为境外经济间谍活动最主要的对象国,民间组织或被外国企业或者团体利用,您是否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民间非政府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很多非政府组织接受外国资助,给他们研究项目,外国人来中国说要研究中国某方面情况,开这样一个学术课题,并为其提供大量材料,引导他们思考,有些民间组织自觉非觉地就接受了他们的影响。
PX方面肯定不能完全排除这些问题。实事证明,中国出现PX风波,最大的受益国是日本、韩国企业,现在他们在大规模扩产,应对中国数百万吨PX的产品缺口。
对待民间非政府组织,不能说让国家限制其发展,而应该让政府也给他们资金支持。外国非政府组织大部分由政府出资,我国要鼓励民营组织参与国家政策的讨论,给他们空间与平等的机会,不要排斥他们。中国现在是多元化社会,可以让代表不同观点的声音表达出来,正确的、有价值的采纳,有问题的进行引导,一时没有条件采纳的进行解释。
以2012年为例,世界总产能3840万吨,中国占23%,剩下主要在韩国和日本。2012年中国PX产能880万吨,进口630吨,对外依存度在40%左右,韩国出口150万吨,日本出口200多万吨。
2013年,我国的自给率为56%,假如我们不再建PX项目,有预测称,到2015年对外依存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对外依存越大,我国就越没有定价权,将来就要受控于人。
本来PX下游产品是合成纤维、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利润空间很小,如果PX原料大幅涨价,影响面会迅速放大。中国出口的企业都将受到直接影响,牵扯到上千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我们每年向澳大利亚买矿砂一样,每年涨价一倍。
光明网:网友提出,就算国内建设PX项目带来巨大顺差,这个利益最后百姓得不到几毛,却要承受环境的代价与风险。请您最后再谈谈,中国发展PX项目为什么这么重要?
这个说法有很大问题,可能某个工厂的利益个人分不到几毛钱,但正是这些发展的集成,促成整个社会进步,它们与大家生活的改善是直接相关的。关于炼厂是否有风险,并不能说现在的炼厂在世界范围内都绝对安全,它们都有可能出现事故,但是否因为有风险就不再发展化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正确的态度是通过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加强群众参与监督,防患于未然,造福全社会,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以穿衣为例,现在我国衣服的主要材质是涤纶、晴纶、尼龙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耕地有限,棉花很少,假如没有合成纤维,我们的衣服根本不够穿。中国是全世界第一大服装出口国,假如产业链上游材料受制于人,原料出口国再若提升价格,再加上东南亚等低价劳动力的双向挤压,中国这些产业终将失去竞争力,造成大量人员失业。
饮食方面,解放初期,全国产1亿吨粮食,而现在生产6亿多吨粮食,土地面积没有增加,能够增产的原因正是化工化肥与农药;甚至包括灌溉用的塑料滴灌与生产蔬菜的塑料大棚,所以,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工行业。
化工另外的作用还在于高科技产业,现在我国高科技产品与美国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很多高性能材料无法生产。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都是化工大国,没有化工就没有发展高科技、高国防的基础。
人必须要妥协、权衡利弊。现代生活离不开化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下,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我们只能依靠科技的进步,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