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岸边,有一所职教名校——沈阳市化工学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沈阳市仅有的一所设置化工、医药、机电工程专业群的综合性工科学校,是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学校以“厚德强技,求实创新”为校训,坚持“面向市场办学、服务地方经济、校企联手培养、能工巧匠任教”的办学理念,秉承行业办学优良传统,创立“校中厂”的办学特色,近三年为社会培养了5000余名优质毕业生,获得辽宁省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辽宁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华“百佳品牌”中等职业学校等荣誉,为沈阳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东北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学校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70万元。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9家,是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和化工特业职业技能鉴定站。
2011年9月,学校成功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化学工艺、制药技术、化工机械与设备、工业分析与检验4个重点专业和“四化型”数字校园与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两个特色项目。两年来,沈阳市化工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为中心,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服务能力,校企深度融合,立体化办学,多层次发展,实现了学校以内涵发展为特征的第二次腾飞。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国家示范校内涵建设的主线与核心,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育人质量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学校始终把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核心问题的探究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分别成立了由专业建设委员会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组,共派出57名教师,先后10余次深入60多家企业,对区域内人才需求状况及岗位设置展开调研。问卷调查2350人,召开专家访谈会30场,毕业生追踪调查3100人次,开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33场次,完成问卷分析报告、访谈分析报告、调研报告15篇。通过对行业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等元素进行科学分析,明确了人才需求规格和培养目标。通过教师下企业定岗学习等多种途径,利用“校中厂”设备优势,结合国家行业企业标准,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能力与要求,从岗位、任务、职业能力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形成《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了4个各具特色的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解决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脱节的矛盾,提升了各重点建设专业的能力与品质,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各重点建设专业根据岗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日常教学内容,化学工艺专业以化工生产的八大核心技术、制药技术专业以十二种不同类型的药剂教学产品、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以六大类关键化工设备、分析与检验专业以通用检验技术作为核心专业课程,形成了以“典型工作任务或教学产品”为主线的课程结构。按照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基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属性,学校构建了职业基本素质培养模块+职业基本技能培养模块+专业岗位基本技能培养模块+专业岗位拓展技能培养模块的“四层递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重点建设专业制定完成40门专业课程标准,《化工检修钳工实训手册》、《药物制剂技术》等18本校本教材或实训指导书已出版;建成了4个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化学工艺专业开发自助实训系统与智能化评价系统,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开发TIT自主仿真学习软件。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新增焊接实训基地1个,新建和完善实训室18个。实训基地设施齐全,并实现6S现场管理,提高了实训教学开出率,学生的实践技能普遍提高。
各专业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载体的完善,实现了由传统教学模式向“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转变。将“教、学、做、评”融为一体。目前,在4个重点建设专业及3个校级示范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普遍通过项目教学等方法实施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同时,文化基础课也开展了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将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个人成长等内容融入课堂。
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以学生的技能、知识、情感三方面培养为出发点,共同制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行业以职业技能鉴定,企业以用工标准,学校以过程性评价和技能考核的方式,构建起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三方共评”评价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由学校自主评价向行业、企业、学校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kaiyun。
学校以“外引内培”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成系统、有梯次、专业方向明确的师资队伍三年培养规划,开展了面向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专业教师等不同层面的“任务驱动式”培训。
示范校建设期间,各重点建设专业依照标准,结合示范校建设任务,将培训与带头人、骨干教师所承担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制定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并加以落实。通过开展“任务驱动式”的教师培训和校企深入合作,学校教师制定了5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完善40门专业课程标准,完成了17门核心专业课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并带头开展教学改革。
开展“双进”活动,采取专业教师进企业定岗培训和聘请企业技师进学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等形式,安排了30余名教师下企业实践,聘请了15名企业技术人员,普遍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师参与十项课题研究,参加了全国橡胶工业协会国家新橡胶生产标准修订工作,对《橡胶中金属铬含量测定标准》和《薄层色谱法橡胶老化剂新型测定标准》两项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受教育部门委派,化工系主持开发了的中职学校高分子加工工艺和橡胶工艺两个专业的教学标准。
学校已打造了一支由国家化工行业名师、辽宁省名师、沈阳市首席教师、沈阳市名师、企业高级工程师、技师和高校兼职教师组成的优质教学团队。
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环节展开深度合作。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共享、计划共商、教学共管、学业共评、文化共融”的长效合作运行机制。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实施与学业评价,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学生文化与技能协调发展。两年间,学校与海尔,希杰等1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办了15个冠名班,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共商共评机制。
学校将校外实训基地作为“校中厂”的外延,探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2012年kaiyun,33家企业共接收顶岗实习学生1529人;2013年,41家企业共接收顶岗实习学生1331人。学校还新增了沈阳华润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等7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双向挂职”、“校企共建工作站”等方式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聘请三洋、希杰等企业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精英作为兼职教师,成立“福立专家工作室”,参加全国橡胶工业协会国家新橡胶生产标准修订工作。2014年3月该工作室又申请参与国标《红外光谱法橡胶鉴定》的研发,并已获批准。
近两年来,学校高质量完成了“四化型数字校园”建设,完成了万兆校园骨干网络升级,提升了服务器性能,扩大了存储空间kaiyun,建成了核心管理平台,保证了共享型信息化平台各系统有效运行;完善了办公OA系统,完成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一体化演播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协同办公,工作过程流程化,提高了办公效率,实现学校管理一体化,教学管理网络化;建成了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资源库,素材库,并辐射学校15个专业。引进中国化工医药资源库有限使用权,覆盖核心专业课程。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育人能力;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了育人环境;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创新,加强实践教学,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毕业生的“双证率”达到98%,就业满意率达到95%,企业满意率达到98%以上。学校在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一个国家团体一等奖、三个辽宁省团体一等奖、二个辽宁省个人一等奖等30多个奖项。5名学生在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奖,22名学生在省赛获奖。
通过示范校建设,学校提升了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助推器”作用显著增强。学校每年向化工集团、海尔集团等80余家企业输送1500余名毕业生,成为辽沈产业发展最稳定的培训基地和人才输出基地之一。近两年,利用校中厂的资源优势,开展化工行业特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完成3486人行业上岗资格证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及普惠制培训21037人/天。为沈北新区社区开展维修电工、车工、焊工等工种普惠制培训,目前已培训四期,200余人;制药技术专业教师多次到社区开办 “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用药指南”等讲座,为社区居民普及用药常识。
发挥实训基地资源优势为企业生产、科研提供服务,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有多家企业利用化学工艺专业建设的冷态模拟数字仿真工厂及热态综合实训设备,进行产品中试及工作流程设计,实现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局面。化学工艺专业实训基地的绿色化工建设模式为化工行业升级改造提供了借鉴模式,有效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开办新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学校所处沈北新区是沈阳市重点发展建设的农业高新区,食品加工企业日益增多,随着食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对从事食品检验的化验人员数量增加素质提高。学校充分调研论证后,开办了食品检验专业,并与食品检验所等专业机构合作,建设食品检验试验室,开发食品检验项目化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满足本地区人才结构的新需求。
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建设,指导国内同类学校。学校以营造与企业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为理念,建成的融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位一体”功能要求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被命名为“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是学校对外交流与服务的窗口。对其他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常年有全国的教育界领导和兄弟院校的老师来我校参观。
学校办学影响不断扩展,知名度提高。与西丰、昌图职教中心联合办学,共享资源,发挥引领作用。对口支援内蒙古霍林郭勒市职教中心并与其结成姊妹校,接受该校教师到我校对口学习。先后有40多名教师来我校挂职学习,全面参与教学、生产实训与学生管理工作。校中厂特色办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改革、教师企业实践模式在辽沈地区产生广泛影响,《中国教育报》、《沈阳晚报》、沈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办学理念、专业特色、校企合作等进行了报道。先后接待江西化校等十余批次30余所职业院校及10余个政府部门或职业教育研究机构、300余人次的示范校建设交流,在国内职业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在后示范时代,沈阳市化工学校将进一步凝聚行业企业力量,继续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改革的试验田和先行军的作用,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顾军 海滢 王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