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版/手机APP注册下载

0898-08980898

kaiyun化工行业何以变得“臭名昭著”?

kaiyun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kaiyun“戴口罩上学”已经不是新闻了。本世纪初,摄影师霍岱珊曾发表过淮河边的农村学校教室里,学生戴着口罩上学的照片。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成为热点后,媒体又发现南京、海安等地的学校存在化工污染影响学生健康的案例kaiyun,其中南京龙池中学的学生就因为异味重必须戴着口罩上课。4月15日团结湖参考(ID:Talkpark)推送中提到的济南历城二中的学生,也因为齐鲁制药厂这个“邻居”,不得不在书包里塞个口罩以备不时之需。污染就在一墙之外,不能不让人揪心。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建设与工业发展的用地规模都在迅速增加,相互冲突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原先建在城市边缘的工业企业,被不断扩张的城市包围;原本安宁平静的村镇,被冒着烟雾的工厂包围。无论是城市包围工厂,还是工厂包围城市,都是“中国速度”下的规划问题。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原因:比如规划部门前瞻性不足,许多规划曾经缺乏强制性、可被随意更改,部门利益冲突,区域管辖权限冲突等等。

  正值花季的孩子们,闭门教室坐,臭从窗外来,苦。原本地处偏远的工厂,多年后突然变成居民区的邻居,并因此成为众矢之的,如果它所有的生产行为都是合规合法的,那确实也够冤。污染事故、环境社会事件的锅,没法由环保部门或者某一个主体独自来背。很多时候,一个地区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不同用途的土地和不同建设项目的安排先天不足,后续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就很大。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超大型化工企业旁边,直到现在,我依然对家乡所面临的环境风险心存戒备。如果发生地震、飓风等天灾,或者严重的操作失误,重大环境污染危机便会如同乌云压城,威胁城市居民的安全和健康。但作为一个环境保护从业者,从专业角度,我反对妖魔化工业行业。虽然业内人士如我,一直在吐槽现行国家环境标准宽松。但平心而论,如果各类生产企业严格遵守现行行业标准,环境污染不会像现在这样严重,垃圾焚烧厂、PX这样的项目,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臭名昭著”,更何况还有一新修订的、更严格的环境标准,有的已经赶来,有些也即将上线。然而在现实中,我国部分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行为,常常不符合包括环境标准在内的法律法规,特别是那些技术落后的企业,如果治理污染就没法获利,更加变本加厉地违规偷排kaiyun,极大地损害了周围的环境,也极大地降低了民众对工业界的信任。

  居民,特别是学校、医院、养老院这样针对易感人群的公共服务机构,是公认的应该受到重点保护的对象,也往往占据弱势地位。如果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按照环境标准排污、拥有合法“污染权利”的企业,他们一点优势都没有。这时候,这些公共机构所服务着的居民的福利就应当由政府来保障。规划,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世界通行的环境标准,大多是污染物的浓度值。即使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常年累月的排放和轻微的“跑冒滴漏”也会对污染企业周边的土地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合理的规划分区和隔离屏障等就是必要的举措。常外建在“毒地”旁,历城二中“傍上”齐鲁制药厂,不就是“化工围城”、“城围化工”的规划乱局的后果么?

  合理的规划案例也不少。比如燕山石化地处北京西南,因为北京基本不吹西南风,即便发生污染事故,也吹不到市区。燕山石化的生产区和居民区之间,还建了两个很大的公园作为隔离带,对居民的影响也尽可能降到最低kaiyun。

  破解“化工围城”的困局,规划的重新修编制定是前提。重要的公共机构和生产企业,哪些要保留,哪些要搬迁,哪些要取消,哪些要整改,都应该进行严谨细致的论证。在各类规划制定修编和重大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各类职能部门和公众的参与。与事后在政府门口出现各种“散步”、“休息”相比,事前讨论哪怕吵到脸红脖子粗,那都不是事儿。我在想,如果常外在选址之前,相关部门与家长、学校之间有过公开透明又充分的讨论,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可喜的是,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多规合一”的改革方向,地区试点正在推进之中。经济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规划将相互融合,一些部门间的利益藩篱可能将逐渐消除,基于规划制定本身产生的类似冲突有望逐渐减少。

  在区域布局调整中,特别是江苏这样的民营中小型化工企业较多的省份,会有越来越多的受到工业污染、待治理的“棕色地块”分散出现,规范、高效地修复这些土地不是容易的事儿。常外学生遭遇的污染就是在土地修复的过程中发生的,修复中的违规操作恐怕也脱不了嫌疑。

  钱啊,技术啊,人才啊,更完善的管理制度啊,都是可能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必须正视和接受的成本之一。不过,这些都不是拖延的借口。戴着口罩上学的孩子们,正希冀着世界对他们温柔以待。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