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版/手机APP注册下载

0898-08980898

kaiyun《科学新闻》:“天山”上的科研

kaiyun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kaiyun张利莉教授在刚刚过去的半年里可谓是小有收获:她所承担的“973”预研项目“新疆连作棉田土壤微生态平衡机理研究”已经结题,并在年初的验收评审中得到了优评。最近她所带领的“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兵团重点实验室”刚刚发了一篇SCI。但提及这些,她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高兴,她认为自己做的这个项目仅进行了一年,研究得不够彻底。

  张利莉是新疆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从事微生物研究的她看准塔里木大学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塔里木盆地,对塔里木盆地的放线菌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新疆的工农事业、医药制备有所帮助。

  在新疆,抓住地域特色、针对地域特点开展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还有很多。即使是条件艰苦、基础薄弱也要坚持到底,这是新疆科研人员的一个共性。

  从新疆能源开发技术领域来看,截至2008年年底,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直属新疆的塔里木石油的科研经费便累计投入22.5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4项。其中5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学新闻》以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为依据对2004年~2009年新疆地区自然科学类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汇总和调查。在这5年间,新疆地区共发表1968篇文献,被引频次居于前15位的有16篇文章。在这16篇文章中,新疆大学师生参与发表的最多,达到8篇;中外合作发表4篇,其中,中日合作发表1篇,中法合作发表1篇,中美合作发表2篇。第一或第二作者为新疆地区科研人员的文章有10篇;发文量居于前21位的作者中,有16位作者来自新疆大学,其中新疆大学副校长贾殿增独占鳌头,达到86篇论文。从2004年至2009年,新疆地区发文量逐步攀升,成稳定的上升态势,文章被引频次也大幅度提高。

  同时这些论文中,发稿最多的单位是新疆大学化工学院、数学院和中科院所属研究所。对此,新疆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于炯告诉《科学新闻》:“新疆大学的数学研究之所以突出,还在于一些厉害的数学家为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张福基(现任教于厦门大学)等人的带领下甚至形成了乌鲁木齐学派”。

  对于新疆的数学研究,新疆医科大学教授陈坚表示虽然之前有很好的积淀,但是那些学术带头人都已经纷纷离去,这将会影响到新疆在数学领域的研究水平。《科学新闻》在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时发现,5年内论文平均引用率最高的数学家赵洪涌已离开了新疆师范大学,前往南京任教。

  对于化工类的论文高发表量,陈坚认为,随着国家对新能源、再生能源的重视,相关的煤电油技术研发已是近年来新疆科研的快车道kaiyun。

  不过,于炯认为,“在新疆适宜作一些偏应用的研究,而不适宜进行基础研究。”

  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的陈坚教授今年已70多岁,从1959年毕业至今他在新疆从事科研工作已经50年了。今年,他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及自治区科技厅首批“企业科技特派员”。长期以来他一直从事“光纤化学传感技术”及“新疆资源药品开发”两个方向的研究,同时还成立了“埃乐欣药业有限公司”。他先后获得科研资助经费1200余万元,发表论文150余篇,并顺利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

  即使在全国范围来看,陈坚也称得上是一个颇为成功的科学家。他认为自己成功的诀窍在于将研究与新疆实际情况结合,成功利用新疆特色,例如他对蒜氨酸、蒜酶的开发就是借着新疆优质的大蒜资源进行。

  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切顺利。新疆的地理位置和人才问题一直在困扰着陈坚kaiyun。新疆地处偏远,每次需要实验设备时都无法及时采购,这让陈坚的工作时常受阻。

  同样苦恼的还有南疆塔里木大学的陈纬和新疆农业大学饲料学教授艾尼瓦尔艾山。

  在塔里木大学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陈纬经常需要购买一些生物酶之类的活性试剂,但由于这些试剂对温度的要求较高,交通运输上面临着难题。一次,陈纬想从北京的朋友手上购买试剂,却遭到对方拒绝。她的这位朋友说:“你们那里太远,试剂寄过去不能保障质量,这会影响我们的信誉,所以我们不敢卖给你。”

  新疆农业大学的艾尼瓦尔教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一次为了给自己的仪器配一个色谱柱,他跑遍了整个乌鲁木齐都一无所获。虽然可以通过网络与一些厂家取得联系,但是没有看到实物,他不敢确认是否管用。最后无奈之下,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钱打给对方,幸好产品可以使用。艾尼瓦尔每次提及这些买不到器材的经历都会十分激动。

  地处偏远直接阻碍了科学家们购买器材、原料的努力,延长了实验的周期。如果说这些困难只是给科学家们带来不便,那么科研人才的不足则直接加重了他们肩上的负担。

  艾尼瓦尔既是一名博导又是学校图书馆馆长。因为缺乏经费无法为博士生缴纳学费,两年前就可以招收博士生的他只在今年与同事安沙舟同时招收了一名博士生。他说,虽然饲料学研究对于新疆来说意义重大,但是他从来都是孤军奋战。“我现在就是一个光杆儿司令,什么都要自己做。”艾尼瓦尔笑道,“作为一个博导,我觉得应该有副教、助教组成一个梯队来协助完成一些基础工作,这样我就可以在这个梯队的帮助下大显身手。”

  而陈坚也即将面对组建科研团队的困难。目前他的研究团队是以自己的研究生为主,但是明年他将不再招收研究生,现在带的学生他留不住也留不起。

  面对荒凉的戈壁,新疆的科研人员们总结出新疆科研的另一个困境:缺乏交流、科研基础薄弱。“新疆地处偏远,每次往返就花费上万,所以我们出疆参加学术会议成本很高、代价很大。而由于经济欠发达,手中经费有限,我们也无力组织一些学术交流,把国内一些大科学家请来。”于炯说。同时,科学家们还表示没有科研泰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基金的申请。与此同时,新疆的科研单位为了留住人才会给科研人才的深造设置很多阻碍。比如说读完硕士不能直接读博士,这都直接导致了对外人才交流、引进的不畅。

  7年来,艾尼瓦尔每年都要写本子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但没有一次成功。目前,他手里的经费也只是中日合作项目的拨款。在他看来,项目屡试不中的原因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学科概念上存在分歧。

  “在国家的科研项目中,没有饲料学这一项。饲料学有时被认为属于畜牧学,有时被认为属于草业。没有直接的针对项目可以申请,直接影响着项目申报结果。同时,我认为那些评委们对新疆当地情况缺乏了解,认为自己眼前看到的重点便是需要研究的。另外,也许就是我写的东西不符合他们的胃口。”艾尼瓦尔这样分析。

  对于科研经费的问题,于炯则表示,一方面是科研基础薄弱,没有杰出科学家,使得在国家项目申请上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新疆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本身地区项目较少,金额相对来说也不多。

  相对于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新疆地区中石油等企业的工程师在科研上的工作就显得轻松很多。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所的一名工程师对《科学新闻》说,“中石油每年都会有大小不等的项目投入研发,虽然经常需要野外作业,但是作业地附近都有舒适的空调房。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将大庆油田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在新疆地区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改良和推广。”

  “75”事件也给新疆的科研工作者带来了影响。陈坚表示,自己频繁的国际交流受阻了。而塔里木大学从事畜牧业研究的格明古丽副教授则无法利用假期外出采样,继续自己的拜城油鸡研究。

  谈到新疆地区的科研优势,受访科学家的共识是地域特色就是最大的优势。同时,陈坚认为人才缺少也是机会,因为只要有能力就可以有用武之地。而艾尼瓦尔和塔里木大学的副教授格明古丽则认为对于少数民族科学家来说,他们在新疆的科研优势还体现在科研和技术的推广上。如从事饲料学研究的艾尼瓦尔可以使用维文写作,到基层与牧民交流来推动饲料利用率的提高。

  格明古丽是一名从事畜牧业研究的哈萨克族老师,她很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虽然曾经有过申请项目经历,但是却没有拿到。对此她表示十分理解,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会无缘无故给任何人,若想获得基金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经费项目对民族和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问题上,基金委计划局的冯勇解释道:“地区基金即是对西部地区进行倾斜的产物。但是我们还是要看他们的科研水平。”

  于炯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国家项目的申请上,国家虽然对新疆地区会有所倾斜,但是一般会采取鼓励新疆和内地科研单位合作申报的方式kaiyun,“973”项目、“863”项目的竞争十分激烈,并不会因为是新疆地区就给予特殊照顾。而一些比较容易得到的项目,多是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陈坚便是科技部“科技支疆”计划的受益者,他的研究项目得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南京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4家单位的合作,并获得科研经费50万元。格明古丽也正计划下一步与内蒙古大学的老师合作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同时,于炯认为,在新疆少数民族学者拿项目的比率要比汉族高,“比如我们专业的民文信息处理是自治区重点项目,所以他们会很容易拿到项目。与此同时,自治区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培养力度很大。”于炯说。

  据了解,新疆自治区每年都设有“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在其他的一些培训中,少数民族和汉族机会一律平等。格明古丽便是通过留学基金委项目被送至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读博士。

  无论是漫天黄沙还是瓜果飘香,无论是渺无人烟还是莺歌燕舞,似乎都可以在新疆找到对应之处。

  塔里木大学与乌鲁木齐被群山隔开,从乌市到学校所在地火车最快要17个小时,因此科研试剂与材料的运输是他们的一大难题。对此,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张利莉和她的同伴们与一些厂家达成协议,在发出要求后,4天内送到。“在内地,可能只用一个电话,上午发出的材料,下午就能收到;但是在这里,4天已经很快了,我们已经知足了。”张利莉说。

  在新疆呆了半个世纪的陈坚一再表示,要想在新疆做好科研,选择研究方向很重要。“要选择有前景、有市场应用价值、有新疆地方优势的方向。这样才能够不怕与上海、北京等地相对比。同时还必须要了解这项研究在国内外的情况。”陈坚说。

  大城市或一个有用武之地的平台对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哪个大?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答案。张利莉认为有一个好的实验室是吸引专家来访的因素之一,也是引进人才的砝码之一。在她看来自己的兵团重点实验室落户塔里木大学之后,人才引进状况明显好转。

  新疆大学软件学院则在人才引进方面换了一种思维。他们鼓励毕业生到外面发展、学习,结识更多的牛人,最后希望他们能够再回归母校。据介绍,2008年的一位毕业生曾在成都电子科技大赛上夺魁,在北京发展一年后又被学校引进回来。

  于炯说:“我们的学生回来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新思想,创造新的学术氛围。同时,由于我们在研究时主要依靠研究生,没有专家,所以我们拿项目的难度很大。现在我们想尽各种方法和外界进行交流。”

  2004年,通过别人的联系,他们邀请了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的孙贤和教授,来帮助他们组建可扩展软件研究所。

HTML地图 网站地图